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 正文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835
概要: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1、学生谈从“风光片” 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三、明确研究专题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要消失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研读“文学作品中的三峡”。文学作品的样式很多,可研究的领域依然很广阔,一节课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们只可能就一种样式展开研究,我们这一节课的研究专题是:“散文中的三峡神韵”。四、比较阅读要求:自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让学生跳读两分钟,然后让同一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学习研讨,进而双方擂台赛。(谈到情感态度的差异时插入的资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写出不同的意韵;其实,就同一作者,对同一景物也会写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58岁时流放到夜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

1、学生谈从“风光片” 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

三、明确研究专题

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要消失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研读“文学作品中的三峡”。

文学作品的样式很多,可研究的领域依然很广阔,一节课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们只可能就一种样式展开研究,我们这一节课的研究专题是:“散文中的三峡神韵”。

四、比较阅读

要求:

自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让学生跳读两分钟,然后让同一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学习研讨,进而双方擂台赛。

(谈到情感态度的差异时插入的资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写出不同的意韵;其实,就同一作者,对同一景物也会写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58岁时流放到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无不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五、老师引导大家梳理归纳讨论结果

大家刚才找出了许多的不同点 ,现在我们把它归纳整理一下,着重是哪几方面?

异同点主要体现在:①景物特点②情感态度③语言风格④写作角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围绕研究专题重点探讨的四个方面,即四个切入点。

六、引导学生探究研究课题

我们从散文中去看三峡,还是一孔之见,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随着“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三峡的灵异、浪漫也将不复存在,它将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下面就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哪方面的研究专题。(小小组讨论,后大班交流;所研究的专题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如果时间允许,就其中的某一课题探讨研究方向)

八、提供网址:

http://travel.sanxia.et.cn/ 三峡风光

http:www2.ctgu.edu.cu/wxy/mi1.htm 三峡文化图书目录

http:www.lifetour.com.tw/dream/yangtze poeprg.htm三峡古诗选集

九、成果展示:元旦之前,将开展以“走近三峡”为主题的论文交流活动。

肖邦故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2.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教学内容】

1.基础字词

2.导入: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3.作者简介:

4.分析课文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2)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有什么样的故事?

(3)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4).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5)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分别从文章中找出来,对比分析这些描写各自从什么角度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

(6)列举课本中或课外历史人物的事例来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

六.板书设计

发现·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热情,了解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

2.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学习时间】0.5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介绍

二、朗读:听录音,初步把握诗中感情。

三、学生朗读诗歌,思考:

l.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进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5.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

五、课外拓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语文辅导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项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