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与学法指导:质疑法与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思想教育:感悟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情感体验与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一首老歌的歌词这样写到:“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是啊,提到风筝,我们总会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想起那童年的往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便是与风筝有关的童年往事。
师:板书课题:风筝
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同上教学目标)
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走近作家作品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鲁迅这位文学大师并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幻灯片出示图文)
生:(指一名学生起来读。)读幻灯片所出示的内容。
www.kmf8.com
三初读感知,独立思考
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幻灯片出示问题):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生:自由朗读课文后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师:哪位同学能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作者不让弟弟放风筝的事。
生:弟弟偷偷做风筝被哥发现挨骂的事。
生: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心情非常沉重,想得到弟弟的原谅。
师:几位同学回答得都不错,特别是第三位同学答得非常好,概括性很强而且很准确。
师:文中的弟弟童年是不是快乐的?
生:不快乐(不约而同的回答)。
师:那他为什么就得不到童年的快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
四细读品味,讨论质疑
师:下面我们分组探究课文。一、二两组的同学读1------4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5----12自然段,然后四人一小组发现问题,并讨论理解。
生:读文,讨论。
师:巡回查看辅导。
五:交流明确,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发现和讨论的问题作以交流,看看哪些同学探究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我们讨论了“我”为什么不让弟弟放风筝的问题。从课文第三段可以看出,“我”不仅不爱放风筝,而且还嫌恶它,认为那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
- 《风筝》课堂实录12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案例
- › 《风筝》说课设计
- › 《风筝》教学设计
- › 《风筝》教学反思
- › 《风筝》课堂实录8
- › 《风筝》课堂实录7
- › 《风筝》同课异构
- › 《风筝》教学案例2
- › 《风筝》课堂实录13
- › 《风筝》课堂实录12
- › 《风筝》教学设计17
- › 《风筝》教学设计16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风筝》课堂实录12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风筝》课堂实录12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风筝》课堂实录12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风筝》课堂实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