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同课异构
都说“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么,教师对同一课文的处理不也会不同吗?!下面就是我们对鲁迅的《风筝》一课的不同理解……
感悟鲁迅的“民族魂”
初中阶段共选了鲁迅作品9篇,但是这些鲁迅作品在教学中似乎是被割裂的,因为我们并没有把它们当成“鲁迅”的作品来教,而只是当作“应试阅读技能”的训练材料。体验鲁迅之精神,必需把《风筝》作为“鲁迅”的作品来教;而要感受和理解鲁迅的精神,仅靠《风筝》这一个文本也是不够的,必需借助于背景材料,必需结合鲁迅的其他作品。
教学过程:
一、以一首小诗导入
最是你生命烂漫如花的时节
所有遣词造句的经典
和着万紫千红的风情
在这一季汹涌如潮奔腾而至
先贤和哲人以书面的形式
伸出温暖有力的手
跨越千年的时空与你相握
那些深沉得掷地有声的文字
被诠释成简单明了的叮咛
珍重啊此去经年
请走好你的每一步
在漫漫的生命之旅
你是唯一的舵手
www.kmf8.com
二、整体呈现问题
问题一:阅读全文,说说鲁迅和小兄弟都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做?
问题二:了解了围绕风筝发生的整个事件的经过,就此谈谈你对鲁迅和他的小兄弟的看法。
三、问题解决与探究
1.先说鲁迅和他的小兄弟在风筝这件事情当中的做法(这能够在文章中找到)。
2.对鲁迅和小兄弟的看法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各小组记录然后投影。(大致答案:小时候的小兄弟是纯朴善良聪明的,可同样小时候鲁迅的做法给我们带来的印象却是粗暴的、冷酷的、不近人情的、冷漠的、受封建传统影响的等等。)
追问一:生长在同样的家庭中,为什么小兄弟喜欢“风筝”?而鲁迅为什么不喜欢,并认为那是“没出息孩子做的玩艺”?
追问二:你们认为鲁迅的粗暴冷酷受封建传统影响,这和鲁迅成年以后的伟大相比不矛盾吗?这是真实的鲁迅吗?年少时的鲁迅到底是怎样的?
3.带着追问的两个问题,阅读王晓明著《鲁迅传》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材料略)。
由于内容较长,我把第一章节“幸运儿”的内容由老师讲述,让学生们明白一个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活泼调皮善良喜欢童话热爱幻想的幸运儿后来是什么令他发生改变的。
阅读“天塌了下来”这一部分。最后形成这样的认识,客观环境与命运的改变迫使作为长孙长子的鲁迅不能像同龄的我们一样随意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承担起家庭重任的他希望弟弟能够有出息。
- 《风筝》同课异构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案例
- › 《风筝》说课设计
- › 《风筝》教学设计
- › 《风筝》教学反思
- › 《风筝》课堂实录8
- › 《风筝》课堂实录7
- › 《风筝》同课异构
- › 《风筝》教学案例2
- › 《风筝》课堂实录13
- › 《风筝》课堂实录12
- › 《风筝》教学设计17
- › 《风筝》教学设计16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风筝》同课异构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风筝》同课异构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风筝》同课异构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风筝》同课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