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后面,面宽9间、单檐歇山顶的讲堂,也是日本手国宝。它原是建于8世纪初的平城宫中的朝堂,在建寺时由皇家施舍,后迁入寺内,为平城宫留下的惟一建筑物。讲堂内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如来佛像,佛像两侧有两个外形似轿的小亭,是当年鉴真师徒讲经之地。讲堂庭院里的藏经室,收藏有1200多年前鉴真从中国带去的经卷。
建于公元1688年的御影堂内,供奉着鉴真乾漆夹造的坐像,高2尺7寸,面向西方,双手拱合,结跏跌坐,团目含笑,两唇紧敛,表现鉴真于公元763年圆寂时的姿态,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3天供人瞻仰。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为御影堂绘制的68幅屏障壁画,有《云影》、《涛声》、《黄山晓云》、《扬州薰风》、《桂林月宵》和《瑞光》等。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卉。
在经堂和讲堂之间,东边是鼓楼,西边为钟楼。鼓楼是楼阁式建筑,上下两层都有平台环绕。鼓楼往东是礼堂。寺内还有地藏堂,三晓庵、本愿殿等建筑。
杭州雷峰塔地宫发现罕见日本古钱
《文物》杂志2002年第5期刊载《杭州雷峰塔五代地宫发掘简报》,在其中刊登的杭州雷峰塔出土3300枚古钱币中,笔者发现了一枚极为罕见的日本“饶益神宝”钱。这是继1970年西安出土日本“和同开珎”钱后,在中国发现的最重要的日本钱币,此前,仅知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枚。
发现的这枚“饶益神宝”钱,为日本“皇朝十二钱之一。拓片刊于“发掘简报”图四一第23号。原大。直径1.9,孔0.7厘米。
日本奈良、平安时代,受中国唐朝钱币影响,自元明天皇和同三年(708年)始仿开元通宝,铸银、铜“和同开珎”钱,到村上天皇天德二年(958年)铸乹元大宝钱,二百五十年间,共铸造十二种钱币,总称“皇朝十二钱”。
“饶益神宝”钱,始铸于清和天皇贞观元年(859年),相当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材质有铜、铅小平钱两种,均罕。钱文楷书,旋读。字文宽阔,笔意带南北朝书风。在日本皇朝十二钱中,最为罕见。“饶益”二字取佛教语言,意为“使受到利益”。该钱在雷峰塔地宫出现,当与吴越时期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有关。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文化与经济交往源远流长。但在公元894年(唐乾宁元年)后,日本藤原政府对华停止“遣唐使”。醍醐天皇(898—930年)和村上天皇时期(947—967年),又实行“锁国政策”,禁止日本船只出海。五代时,中日官方交流处于低潮。然而,吴越民间商人和日本的贸易往来仍十分频繁。据日本史书记载,当时往返于中日之间的全是中国船,而又几乎都是吴越的船。日本商人、僧人来中国也都乘中国船。
吴越王钱俶建造雷峰塔的时间,大约在开宝五年(972年),即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后,距日本铸造“饶益神宝”钱的时间已相隔113年。雷峰塔地宫发现这枚“饶益神宝”钱,很可能是来自中国的日本僧人,特意为吴越国建造雷峰佛塔而放入地宫的供奉钱。因此,它的发现,不仅对研究古杭州对外交往、乃至中日文化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返回
教案示例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导入
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
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讲授新课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它们都是何时发明的?
教师指出:其中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就是在隋唐时出现的。
提问:假如现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印刷术,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2页小字的介绍,鼓励学生讲解雕版印刷的操作程序:雕版印刷就是把要印的书稿内容反刻在一块块木板上,让字面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墨,覆土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为正字了。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如当时就有雕印的白居易的诗出售。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展示图片:雕版印刷的《金刚经》部分(卷首图,卷尾文)。
让学生阅图简介:《金刚经》是一部经卷。画面精美,文字清晰,足见当时的印刷技术已很纯熟了。从这部经卷的卷尾标注来看,是一个叫王玠的人,刻经为父母祈富消灾。从图中还可以看到经卷的卷尾还标有雕印时的时间,咸通九年是公元868年,正是我国历史上的唐朝。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
2.火药
火药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古代的炼丹师们在炼制弹药的时候发明的(展示火药发明的图片)。唐朝的时候,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学生讨论:火药有哪些用途
火药作用:制造鞭炮、制作武器弹药、开山修路、开采矿山等等。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军事应用中显示出来的。人们利用火药的燃烧、爆炸作用或发射弹丸制作出具有杀伤破坏力的武器,统称为火器。火器真正应用于唐代。唐末北宋的火箭是在箭头附近装上用火药制成的燃烧物,点燃后用弓箭射向敌营,燃烧敌人的营房、人员、军械。北宋的火器主要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对人马的杀伤力不大,后期制造出爆炸性火器,如霹雳火炮,射出碎片可以杀伤敌人,威力较大。火器的发明是兵器史上的重大转折。以往的武器战争仅仅是机械力量和人的勇力智谋的厮杀,而火器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战术革命。它首次把化学力量和单兵战斗结合起来,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威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 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 › 七年级历史寒假练习题: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 ›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 ›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 › 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 ›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 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 201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