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辅导六年级数学辅导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10-20 00:38:56]   来源:http://www.kmf8.com  六年级数学教案   阅读:8921
概要: 二、新课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另一种形式。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达?引导学生根据底面积S与半径r的关系可以知道:S=∏×R ×R,所以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写成:V=∏×R×R×H。2、教学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捅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教师提出下面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求水桶的容积是什么意思?根据什么公式?为什么?要使学生理解水桶的容积就是水桶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内部的体积。所以可以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⑧要求水桶的容积应该先求什么?要使学生明确,水桶的底面积在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因此要先求水桶的底面积,再求水桶的容积。①水桶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2)让学生叙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求出水捅容积之后,教师提问:最后结果应该怎样取值?使学生明确要把计量单位改写成立方分米,取近似值时要采用去尾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标签: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http://www.kmf8.com

二、新课

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应该怎样表达?

引导学生根据底面积S与半径r的关系可以知道:S=∏×R ×R,所以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写成:V=∏×R×R×H。

2、教学例5。

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捅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教师提出下面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求水桶的容积是什么意思?根据什么公式?为什么?

要使学生理解水桶的容积就是水桶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内部的体积。所以可以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⑧要求水桶的容积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确,水桶的底面积在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因此要先求水桶的底面积,再求水桶的容积。

①水桶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

(2)让学生叙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

求出水捅容积之后,教师提问:最后结果应该怎样取值?

使学生明确要把计量单位改写成立方分米,取近似值时要采用去尾法。

(3)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八第4题。

这是一道实际测量、计算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每组的茶杯可以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一下自己的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学生测量时,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

做完后集体订正,要注意强调不能只计算出茶杯的体积,还要计算出可以装多少克水,以及取近似数的方法。

2、做练习八的第5题。

读题后.教师可以先后提问: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题目只告诉了圆柱形粮食囤的底面半径和高,要求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立方米,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

做完后集体订正,强调得数的取舍方法。

3、做练习八第6题。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后,再问:应该怎样求?

引导学生从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入手,可以直接用算术方法计算,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做练习八的第7题。

读题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怎样利用已知条件求出这个油桶的容积?”

“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改写更简便?”分别指名学生回答。要使学生明白,这里可以先将40厘米和50厘米分别改写成4分米和5分米计算更简便。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是否掌握,计量单位是否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改写,最后得数的取舍是否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5、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九的第l一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要求每个学生用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的模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三、新课

1、圆锥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谋题:圆锥

教师:大家门才认识了圆锥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圆锥形物体的投影片。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

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然后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是直圆锥的简称。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教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问:这条线是圆锥的高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

教师:圆锥的高到底有多少条呢?

引导学生根据高的定义,弄清楚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注意提醒学生圆锥的高是不能摸到的。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块平板来测量。

教师边演示边叙述测量过程: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乎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教师:圆锥的侧面是哪一部分?

教师展示圆锥模型,指名学生说出侧面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Tag: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数学辅导 - 六年级数学辅导 - 六年级数学教案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