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试卷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10-20 00:49:52]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8243
概要: 13“现在还这样发昏,简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了!”老人用拐杖重重地叩击着地上的砖石,惊飞起树上的几只山雀。树沙沙响着,仿佛也在随老人一起激愤。老人掀起裤腿,膝盖上有两个血红的疤痕。为了保住这校园的古建筑,保住这两棵上百年的古树,他在镇上跪了一天。他说:“我这样做决不是低声下气乞求,而是为正义的事业请愿!只要我的老命还在一天,就一定要让上学的孩子们有个自然美好的空间。”14望着他那发红发涩的眼睛,我也感到自己的眼睛发热。15太阳已经跃上中天,利剑般的光芒是那么辉煌。我提议为老人照张相,他拄着拐杖站起来,微笑着面对我的镜头。16大树底下,立着一位老人。17我觉得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发涩( ) 擎天( ) 氤氲( )( )2.给最后一段填补一个恰当的结尾。(4分)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怎样理解?(4分)4.第⑩段简述老人的履历,其用意是什么?(4分)5.《天地间的老树》一文引发你哪些思考?(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9分)两个鱼罐头①住院那段时间,我时常到医院附近走走,既是散心,也是锻炼。②医院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标签:初三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13“现在还这样发昏,简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了!”老人用拐杖重重地叩击着地上的砖石,惊飞起树上的几只山雀。树沙沙响着,仿佛也在随老人一起激愤。老人掀起裤腿,膝盖上有两个血红的疤痕。为了保住这校园的古建筑,保住这两棵上百年的古树,他在镇上跪了一天。他说:“我这样做决不是低声下气乞求,而是为正义的事业请愿!只要我的老命还在一天,就一定要让上学的孩子们有个自然美好的空间。”

14望着他那发红发涩的眼睛,我也感到自己的眼睛发热。

15太阳已经跃上中天,利剑般的光芒是那么辉煌。我提议为老人照张相,他拄着拐杖站起来,微笑着面对我的镜头。

16大树底下,立着一位老人。

17我觉得 。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

发涩( ) 擎天( ) 氤氲( )( )

2.给最后一段填补一个恰当的结尾。(4分)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怎样理解?(4分)

4.第⑩段简述老人的履历,其用意是什么?(4分)

5.《天地间的老树》一文引发你哪些思考?(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9分)

两个鱼罐头

①住院那段时间,我时常到医院附近走走,既是散心,也是锻炼。

②医院坐落在城乡结合部,出医院门右拐,行约数十米,是一家小食品店。食品店的门面约十米长,开架供货,顾客可以走到店堂里挑选。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一口江西口音,和和气气的,给人很容易接触的感觉。散步时,我就时常到店里来看看,与老板说说话。

③也许是人流少的缘故,每次到店里来,总觉得生意还是蛮清淡的。老板穿一套并不合时的灰色西装,花领带与衣服不很相配,系得也不好,时常歪在一边。去的次数多了,老板有时就跟我叹苦经:租金高、客人太少、生意难做。但苦经叹是叹,脸上始终是平平和和的。

④那是快出院的前一天,我到了店里。老板在整理货架。店堂里,只有一个小女孩,默默地站在货架前,她大约五六岁,瘦瘦的,穿一身淡碎花的衣裤,头发有些蓬乱,似有几天没梳理过了,正看着,老板过来,弯腰问小女孩:“小朋友,看好了吗?要买什么?”

⑤小女孩转过身,怯怯地,忽闪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张张嘴,没说话。

⑥老板和善地对她说:“你先看吧。”回头,轻声告诉我:她家里有人在这儿住院,她常来的,但从没买过东西。看到他这样友善地对待一个不买东西的小孩,我说:“你人不错。”他说“做人嘛”。正说着,小女孩似乎选定了物品,问:“这能买吗?”

⑦小女孩手指的,是一排罐头。但那里,既有鱼罐头,也有肉罐头。老板走过去,俯身问:“鱼罐头,还是肉罐头?”“鱼。”小女孩轻声说。“你买这鱼干吗?活鱼营养好。”我说。“妈妈病了。我们是山里的,妈妈没吃过海鱼。我想让妈妈吃吃。”

⑧小女孩轻轻的话语,让我感动,老板显然也是受了感动。他问:“你想买哪种?”“不知钱够不够?”小女孩说。

⑨我抢着说:“你别管钱够不够。你说,你想要哪种?”

⑩“我想要这两种,”小女孩用手指点点两种鱼罐头,“可钱,好像不够……”

11她点的罐头,一种是凤尾鱼,另一种是豆豉鱼,标价分别是七元三角和五元三角。

12小女孩边说,边从裤袋里抽出手,张开。她那只小小的手里,躺着六枚硬币:一枚一元的,两枚五角的,一枚一角的,一枚五分的,一枚一分的。硬币上,粘着孩子的汗,有些潮,还有一些泥垢。

13这才是多少钱呀!可对一个山里的孩子,对一个母亲病着的孩子,这些钱,就是她全部的积蓄和财富了,也不知她攒了多久才积下的。

14我把手伸向了装钱的口袋。老板用手势制止了我,轻声对我说:“别伤了孩子。再说,还用你来?”他笑对着孩子,张开手:“来,给我,我数数,看够不够。”

15他接过小女孩手中的钱,一枚一枚地数,还很认真地计算着。算完,高兴地抚了一下小女孩的头,说:“你还真行,钱刚刚够,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说完,他从货架上取下了一罐凤尾鱼和一罐豆鼓鱼,用塑料袋装起,交到孩子手里,说:“好孩子,快去,给妈妈送去吧。”

16此后不久,我就出院了。 (选自《读者文摘》2003年第13期)

1.本文主要写的人物是谁?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2.第③段和第④段都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的作用各是什么?(2分)

3.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中作者使用了“似乎”一词,从语言表达和上下文联系两个方面答出它的作用。(2分)

4.第12段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小女孩共有多少钱而详细地列出她手中的硬币?(2分)

5.老板明知道小女孩的钱不够为什么还“一枚一枚地数,还很认真地计算着”?(2分)

6.本文在内容上有许多照应的地方,请指出其中的两处。(4分)

7.文章显然略去了结尾,请用抒情性议论给文章加个结尾。(不超过50字)(5分)

三、创新作文(40分)

“钱”在生活中人人离不了。有的人贪钱,但有的人看不起钱;有的人想方设法得到钱,但有的人到手的钱却不要。请以“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小说)。

要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主题深刻,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单元自主学习测试卷

一、1.B 点拨:A项中“赦”应为“shè”,C项中“笞”应为“chī”,D项中“谬”应为“miù”、“间”应为“jiàn”。

2.A 点拨:B项中“混”应为“浑”,C项中“荫”应为“茵”,D项中“辨”应为“辩”。

3.D 点拨:应为“事半功倍”。

4.A.天长地久 B.有口皆碑 C.一鸣惊人 D.刻不容缓 点拨:对成语的书写要准确无误。

5.C 点拨:要联系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二、(一)1.sè qíng yīn yūn

2.如:他像一棵更高更大、更有生命力的大树,屹立在天地之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试卷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