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正文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642
概要: 二、了解背景1、《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补充:12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国俄国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了12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是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贵族革命者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他们被人民视为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起义,5个领袖被绞死,100多人被流芳西伯利亚服苦役。他们中间很多是普希金的朋友。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治时期养尊处优,绝无衣食之虞,但是他们是最早觉醒的一批人。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为推翻专制的沙皇统治,推翻落后的农奴制,为国家为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弃财产地位和家庭,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受残酷镇压,沙皇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十二月党人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起义不是为了争夺权力,而是为了推翻专制暴政。为了理想,这些贵族青年宁愿走向刑场,走向流放地,这是高尚的人格使然。普希金的诗,体现了这种人格理想。2、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二、了解背景

1、《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补充:12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国俄国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了12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是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贵族革命者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他们被人民视为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起义,5个领袖被绞死,100多人被流芳西伯利亚服苦役。他们中间很多是普希金的朋友。

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治时期养尊处优,绝无衣食之虞,但是他们是最早觉醒的一批人。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为推翻专制的沙皇统治,推翻落后的农奴制,为国家为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弃财产地位和家庭,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受残酷镇压,沙皇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十二月党人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起义不是为了争夺权力,而是为了推翻专制暴政。为了理想,这些贵族青年宁愿走向刑场,走向流放地,这是高尚的人格使然。普希金的诗,体现了这种人格理想。

2、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农奴。他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反动势力雇用的刺客杀害了他。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写下了许多诗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一首。

三、指名朗读

四、理解第一首《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思考讨论:(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1、这首政治抒情诗,诗人向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鼓舞斗志,表示敬意,表达对未来的必胜信念。)

2、“枷锁”“利剑”分别象征什么?

(“枷锁”象征沙皇专制黑暗统治。“利剑”象征推翻黑暗统治的斗争。)

3、回答对话栏:

(1)诗人为什么坚信十二月党人的努力不会消亡?

(因为她向黑暗统治发起了进攻,因为她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觉悟。)

(2)诗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姊妹”?

(要胜利,就必然有牺牲,希望正是灾难过后的胜利。)

(3)诗人写此诗时已受到监视,为什么还把自己的诗作称为“我的自由的歌声”?

(虽然受到监视,身体不自由,但,用诗歌来表达的反对专制、激励革命斗志,这就是自由的歌声。)

五、朗读,完成部分作业。

第2教时

要点:自主学习,探讨交流第2首,完成有关作业。

过程:

一、朗读《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二、思考、点评。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以下为建议思考内容:

1、分析这首诗中“船”、“船长”、“航程”的意象。

(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统一和废奴战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

2、 这首诗有怎样的基调?试和前几首做比较。

(《离骚》——沉重

《致西伯利亚囚徒》——豪迈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沉痛 )

3、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对南北战争的领导人林肯的崇敬和赞颂)

4、分析这首诗的写法。

(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了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腾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

三、上讲台交流

四、完成作业。看读本

《指南录后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0)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号角,为你长鸣·烈士的抉择”板块,学习的意义在于,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和情操;三是了解一点序言的的写法。教学时,应当在这三个目标上定位。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宜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以及和同学探讨解决问题。

目标要求:

1、进一步熟悉作者,崇敬这样的民族英雄,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课时设置:3教时

第1教时

要点:熟悉作者,朗读,完成部分课文疏通。

过程:

一、导入(背诵《过零丁洋》、学习要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熟悉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状元),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这就是作者以这次经历写成的《指南录》的第二篇“序”。后来端宗赵昰派遣他南下与元军作战,端宗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 十二月初九 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三、解释文体

序,一种介绍说明文集或者文章的文体。《指南录》,文集名称。“后序”,第二篇序。

四、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枢密使 缙绅 丞相 纾 觇 翌日 遽 羁縻 献谄 诟 酋 祁请 诣 庶几

(shū mì shǐ)(jìn shēn)(chéng)(shū)(chān)(yì)(jù)(jī mí)(chǎn)(gòu)(qiú)(q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语文辅导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