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论证:比如第一段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先用正面再用反面,两面对比论证。最后一段,先概括地反面,再正面展开十思。对比论证,突出主旨,以理服人。)
五、练习
(1)默写填空:
①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
④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翻译: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日:“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C)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隐
⑤但其尽心所事 ⑥从容对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 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B. 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
C. 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象仇敌一样
D. 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
3.“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A)
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5、口头翻译这段文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0)
教学设想:
本文编排在苏教版“寻觅文言津梁·仔细理会”板块,编者的意图,一是学习本积累文言知识,二是从“仔细理会”里反映出对研究性阅读赏析的要求。教学中,通过本文的学习,应当一是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我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研究人物形象,三是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
3、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艺术特色。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要点:了解有关常识,完成部分文言知识积累。整体理解一。
过程:
一、导入(几个成语的出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引入课文)
二、本文的阅读特点及学习要求
文章浅易好懂,故事性强,一些文言字词的用法很有代表性,学习过程中不能因为似懂非懂而疏忽有关文言知识的积累,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赏析人物形象,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艺术特色。
三、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1、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读了大量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