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眼前近景,使人忘记了天宇的寥廓啊!”
黄果树等瀑布的描写:
“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先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旅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围,它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
四、继续朗读,完成有关作业。
《祖国山川颂》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一)教材简析
《祖国山川颂》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祖国土”专题第一模块“江山多娇”中的一篇文章。本文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采用片断式结构,全景式的描写,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作为精读篇目,要落实本专题“文本研习”的要求。学习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习文本特点,深入体会爱国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编写教材的意图和单元教学的要求,我把这篇课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和能力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思。
2、品味独具魅力的散文诗语言。
(2)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思,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文自身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定为:
品味独具魅力的散文诗语言。
(文章浅湿易懂,讲析时不必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二、关于教法
1.反复诵读法。本文写景优美,感情强烈,所以我主要采取反复诵读法。强调反复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内部,打消与文本的陌生感,与文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对话关系。在反复的诵读中,熟悉、感悟文章的行文脉络和主要内容。通过反复的诵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
2、点拨和讨论结合法。在教学中,我力争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让学生诵读全文,品味文中写景优美、情感浓烈的语句;对于重点语段,我让学生质疑、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创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我又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机进行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祖国山川颂》描绘了许多祖国壮丽伟大的山川美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关于学法
1、品读感悟法。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感悟文章强烈的爱国热情。
2、交流讨论法。学生对优美语句和重点语段进行品读感悟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交流、讨论,在比较中获得知识,并享受合作的快乐。
3、练笔强化法。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以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关于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永恒最具有不朽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梅兰芳蓄起胡须拒绝为日本侵略者唱戏,到钱学森抛弃优厚待遇而回国开发原子能事业,有多少仁人志士以身殉国,又有多少爱国赤子发愤图强。祖国永远是中华儿女心中一段无法释怀的情结。
(二)了解作者和解题:课文注释①,作适当补充。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四人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
思考: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来写?
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并非仅仅赞美了山川,作者采用全景式描写,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写到对祖国人民、文化、语言等深层内涵的热爱。本部分按照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由具体写到抽象。再选取春夏秋冬、晨光和黄昏、家乡的小溪、扬子江、黄果树瀑布等典型画面,以点带面,描写了祖国壮丽秀美的山河。看似散乱,但“形散神不散”,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四)研读重点语段,品味语言。
(1)思考1: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课件展示)
思考2:本文用优美并充满深情的语言描绘了这么多幅美丽的场景,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在文中找出这些描写的段落大声地诵读。
(2)实例引导:
散文作品很讲究语言的运用。纵览古今散文佳作,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考察,无一不具有形象、优美、朴实和简洁的特色。作者的感情、心声与客观事物的融合和谐,这是散文所独具的。试比较以下两段话:
①根据埃及朋友的介绍,我在一个夜晚去看金字塔,想多了解一些这个民族的历史。
②听埃及朋友说,金字塔的月夜,朦朦胧胧的,仿佛是富有幻想的梦境。我去,却不是为的寻梦,倒想亲自多摸摸这个民族活生生的历史。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前一段是语言平实的通讯报道。后一段,才是散文的语言。它的特色是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月夜是朦朦胧胧的,被作者写成“富有幻想的梦境”,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却说成是“摸摸这个民族活生生的历史”。
(3)品读、思考、讨论(学生只要说出一两点,就应给予鼓励):
那么,作者黄药眠是著名美学家,他的散文也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品味、感悟,把你的鉴赏结论写出来并与大家一起分享。(小组交流、讨论)
引导提示: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①诗化的语言②形容词、动词的准确形象地使用,③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④句式的特点,⑤意境的创设⑥富有哲理,⑦直抒胸臆等。但一定要结合本文的“神”,并注意措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