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老王的悲剧意味是通过作者的感观展示出来的:(一)听到的:年龄渐老却没有赶上加入蹬三轮的组织;亲人稀薄 (二)感到的:别人不愿乘他的车,对他的“瞎”没有同情。(三)看到的: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四)问到的:载客三轮取缔后,靠一位主顾的照顾勉强维持生活。)
四、具体分析人物
(一)格斯拉先生
1、作者刚开始介绍格斯拉先生时有一些描述“他本人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象在迷恋着理想”,这些评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严肃认真,恪守做人准则,不善迎合潮流,不善交际。)
2、“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这句话怎么理解?是不是他真的没有愤怒?“隐藏的潜在因素”是指什么?
(其实格斯拉是有自己的愤怒的,对那种不顾靴子质量而进行销售的大公司表示了自己的鄙视,“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这是格斯拉发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对格斯拉而言,他如果“顺应潮流”,就得粗制滥造,就得赶时髦,让人们不断的换靴子,以增加业务,但是他坚持一贯的做人原则,坚持做鞋的品质,体现了一名底层劳动者光辉,这就是“隐藏的潜在因素”。)
3、小结格斯拉先生的人物形象
(格斯拉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善良的底层工匠。作为一名穷苦的鞋匠,他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他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
但同时他的悲剧又暗示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矛盾的焦点在于他太重视靴子的质量,导致他生意下滑的原因,一是由于当时大公司的挤压;二是由于他与顾客之间的反差,他只注意品质,不追求时尚,而顾客却要的是时髦。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在赞扬的同时又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二)老王
1、文中有人猜测老王的一只眼睛是不是“因为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而瞎的,请加以评点。
(1)送冰:送的冰比前任的一倍却价钱相等,愿意车价减半,始终没有看透或想到要去算计好欺负的主顾
(2)送先生看病不要钱,体谅他们的困难
(3)给他车装半寸高的边缘是为了主顾
(4)满怀诀别意味地去送鸡蛋和香油,却不会表达
(答案:通过这些细节的捕捉,我们可以肯定他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也看出一般人对底层人物颇多贱视的劣根性。)
2、老王临终以前为什么要送鸡蛋和香油给钱钟书夫妇?这其中表达了他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案:老王临终以前送鸡蛋和香油给钱钟书夫妇是因为他们对老王的关心赢得了老王的尊重与感激。
像老王这样一个饱受白眼的下层劳动者,能够得到钱氏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关心,在他心里是充满了喜悦,甚至是“受宠若惊”般的感恩,一篓鸡蛋,一份深情。)
小结老王的人物形象:
(忠厚老实、知恩图报,而又不幸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五、拓展思维
你怎么看待格斯拉先生与老王的悲剧?
(格斯拉先生的悲剧:他的悲剧可以说是时代的悲剧,我们透过他可以看到当时在工业垄断的冲击下,手工业者普遍的生存危机,作者通过对格斯拉品质的描述,表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他的悲剧同时更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老王的悲剧:他的悲剧是生活的悲剧,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无多大的联系,“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舞台只是更加突出他的忠厚老实,换句话说,他的悲剧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生活的偶然。)
六、作业:完成《同步导学》相对应的练习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0)
教学设想:
本专题“文明的对话”共分三个板块——“审视传统”、“认识和沟通”、“拿来与接纳”。探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问题。“审视传统”选入学术论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文章阐释了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指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的态度。 “认识和沟通”,选入两篇文章,《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教读课文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是自读课文。 “拿来与接纳”,也选入两篇文章,《拿来主义》是教读课文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自读课文。
本文选自苏教版“文明的对话·审视传统”板块,学习的意义在于,一是在“问题探讨”中弄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个概念的意义和彼此间的关系;二是人文教育上,了解并亲近祖国传统文化;三提高思考和辨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以多读,把握信息;思考辨析为主;学会探讨问题。
目标要求:
1、弄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个概念的意义和彼此间的关系。
2、学会把握信息,探讨问题,提高思考和辨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
3、了解并亲近祖国传统文化,正确认识外来文化。
课时设置: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熟悉作者,朗读,完成部分课文疏通。
过程: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基本概念,整体把握全文。
一、导入(学习目标要求)
二、简介写作背景
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外流文化让我们目不暇接,外来技术的先进性,外来管理的科学性,外来物质的丰富性,让部分人产生了眩晕,以致有人认为“月亮还是外国的圆”,他们全盘接受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也有不少人从改革开发以来出现的享乐、腐败、道德沉沦等现象里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看得出,本文是针对这一系列现象有感而发的。
三、了解文章大意,弄清文章脉络
1、浏览课文,在课文空白的地方写出文章提纲
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