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
三、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表达作用,并回答有关问题。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句中的“而”和“然”如果取消,并不影响句子的通畅,但细细品味却又不能取消。这两个词有什么作用?
(“而”这个连词的使用,形成短暂的停顿,可以突出“戮力”,可以强调互相间的合作关系; “然”可以突出转折关系,表明自己先人关完全是意外的,是自己想都没有想过的事。)
(2)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句中加点的“者”,按一般习惯是不用的,为什么这里要特意用这个“者”字?
(“者”既可以突出樊哙的身份,又可以暗示樊哙有过人之处。)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句话中的“耳”字能否改为“也”?最后的“也”字能不能取消?
(“耳”在语气突出轻视的意味,言下之意,本以为大王你和“亡秦”是截然不同的,想不到竟然如出一辙,“也”表强调,表示自己设身处地为大王着想。)
(4)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什么范增对项庄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这句话时没有用“矣”,而在这里要用一个“矣”字呢?
(范增当初对项庄说这句话时是在鸿门宴中,是假设式的叙说;说这句话时,是鸿门宴结束后,是对结果的严重不满和感慨,也是对事情发展极为失望的推断。语气上很强调。)
四、预习课文,思考问题,准备下一堂课交流:
1、作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领袖,项羽在这场鸿门宴中有哪些地方做得欠缺?
2、刘邦在这场鸿门宴中怎样化被动为主动的?
3、樊哙闯宴是如何表现的?他对项羽说的一番话和刘邦的说法有什么同和异?朗读品味其中的对话,作出你的评点。
4、《鸿门宴》一开始就说:“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这说明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项羽处于绝对优势,刘邦处于绝对劣势,为什么后来刘邦转弱为强、最终胜利,项羽由强而衰、最终失败呢?
5、《鸿门宴》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立诛杀曹无伤”一部分近千字的内容,在《汉书·高帝纪》中只有不到两百字。试比较阅读,说说《鸿门宴》这样细致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羽因留沛公饮。范增数目羽击沛公,羽不应。范增起,出谓项庄曰:“君因击沛公,杀之。不者,汝属且为所虏。”庄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因拔剑舞。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闻事急,直入,怒甚。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与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沛公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璧。”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属今为沛公虏矣!”( 选自《汉书·高帝纪》)
6、试结合课文,再参阅下面的附录,分析作者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对项羽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
第3教时
要点:赏析人物和《史记》特色。
过程:
一、赏析人物。
(一)完成上一节课的部分问题讨论。朗读有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1、作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领袖,项羽在这场鸿门宴中有哪些地方做得欠缺?
(1、低估刘邦未来的威胁,缺少政治远见。2、轻信刘邦的甜言蜜语,缺少清醒的头脑。3、当断不断,意气用事,不能把握机会。4、缺少政治家的谋略和魄力,多妇人之仁,喜沽名钓誉。5、自大傲慢,喜欢别人奉承。6、缺少心计,信口开河,随便暴露军事秘密。7、不听谋臣建议,遇事自作主张。8、反应迟钝,应变失当(对樊哙闯宴居然那样对待)。9、口拙,不善表达(被樊哙的一番假言说得无以应对)。10、不会用人,不知己又不识人(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 )
2、刘邦在这场鸿门宴中怎样化被动为主动的?
(1、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军事力量的不足,避免军事冲突。2、凡事向谋臣讨计。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笼络人心,化敌为友。4、善于伪装欺骗,收敛锋芒。5、说话谨慎,言语得体。6、内部团结,亲信得力。7、当机立断,措施恰当——主动上门谢罪、逃宴、杀内奸。)
3、先朗读:“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枣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再回答:樊哙闯宴是如何表现的?他对项羽说的一番话和刘邦的说法有什么同和异?朗读品味其中的对话,作出你的评点。
(表现:1、毫不忧郁,决定进入。2、遇到阻挡,推倒卫士,强行闯入。3、喝酒吃肉,以示武侠个性。4、话中有话,恭维中夹着指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