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赏析刘邦和项羽的两首古歌,作出你的评论。
附录:
(一)垓下歌(项羽) (二)大风歌(刘邦)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大风起兮云飞扬,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同时也显露出项羽唯我独尊,埋怨命运,从不反省自己的致命弱点。
公元前195年,刘邦西归途径故乡沛县,与父老乡亲宴饮,席间唱出了这首《大风歌》。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这种悲壮更带上了爱的深情;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这种悲哀更带着对未来的担忧。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个人在历史面前的渺小和感伤。
2、完成《同步导学》
指导阅读《秋水》《非攻》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0)
教学设想:
两篇文章在苏教版中安排在“寻觅文言津梁·融会贯通”板块,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两文让学生自学、自练,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其实,作为自读安排是可以的,至于“融会贯通”就谈不上了,因为并非有了前面几篇文言文垫底,到这里就能完成两文的阅读理解了。所以指导阅读时,还需要老师作必要的补充讲授。
目标要求:
1、了解庄子、墨子及他们的文章特色。
2、接受陌生文言文阅读,学会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
3、学会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4、理解两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现出的哲理。
教时安排: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重点解决第一篇。
过程:
一、导入(学习要求)
二、简介庄子及《庄子》著作特点。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中学课文里,来自《庄子》的文章有《秋水》、《庖丁解牛》、《逍遥游》。庄子的文章常常表现出高度辨证的味,哲学的味,顺应的味,无为的味;当然他的相对主义常常也是被夸大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庄子的文章喜欢形象地论述道理,有的用比喻说理,有的用类比说理,有的用寓言说理,有的用象征说理。
三、朗读课文两遍 注意读音:涘(sì) 渚(zhǔ) 伯(bó)
四、同学之间合作完成文本上的词句解释,完成后再翻译文章。
五、学生交流词句解释,老师给以修正
时至:按时令来到。
百川灌河:很多河道里的水都流注到黄河里。(注意“河”的专指性)
泾流:水流。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辩”同“辨”)
河伯:黄河之神。
尽在己:全都在自己这里。
北海:北面的大海。
东面:面向东。
旋其面目:转过脸来。
望洋向若:仰视对着北海。(注意“望洋”,不能解释成“望着海洋”;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野语:俗话。
闻道百:懂得很多道理。
莫己若:没有人如自己的。(宾语前置)
少仲尼之闻:看轻孔子的学识。(“少”,意动用法)
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义道。(“轻”,意动用法)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看到你无边无际。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了。
六、指名翻译并解说寓言含有的道理。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道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才能增强我们的见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决不能因为自己懂得一点就井底之蛙自高自大。)
七、小结:
《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才能增强我们的见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决不能因为自己懂得一点就井底之蛙自高自大。
第2教时
要点:重点解决第二篇。
过程:
一、简介墨子及其著作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 于人间 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 国 君是国中贤者,百姓 应以 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 别反对 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就丧厚葬。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