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本文先刊于1979年的《今天》,后正式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7期,并荣获1979~1982年度全国优秀新诗奖,被看作是舒婷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从十年浩劫生活过来、有着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精心选择新颖独创的意象,把祖国的贫穷落后和个人对祖国未来的期望组合在一起,不仅展现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一代人的呼声。舒婷自己介绍说:“《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引用的是闽南民歌的一种调子,把祖国放在后面,造成一种回旋调、咏叹调,起加重语气的作用。这首诗创作于1977年,当时我在灯泡厂做工人,焊灯泡,时常被烫得双手都是水泡。当时‘四人帮’刚刚打倒,我们心中有一种国家兴旺可以指日可待的期望,这对当时我们那一代人是很重要的。我们能感受到黎明的曙光,感受到一种希望,感情是相当真实的。”
《祖国土》: 这是阿赫玛托娃于1961年创作的诗歌。诗人一生命运多舛,曾在1946年遭受不公正的批判,5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名誉,但是阿赫玛托娃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她曾在卫国战争时就写下了《起誓》《勇敢》等歌颂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的诗歌,鼓舞人民抗击法西斯,保卫祖国,给苏联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流亡他乡的日子里,她也在吟唱着:“丢弃国土任敌人蹂躏的人,/我决不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的粗俗的谄媚我决不聆听,/我的诗歌也决不向他们献呈。”应该说,这首《祖国土》是诗人深沉执著的爱国情怀的倾情表白。
三、教学《发现》
思考问题,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1、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它的抒情方式属于哪一类?
爱国的情感。直抒胸臆。
2、分析“我”这个意象的特点。
为了祖国,满腔热血,应招而归;归来失望,恐怖噩梦;呕心沥血,沉痛坚忍。
3、诗题为“发现”,诗人发现了什么?
(1)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祖国的沉沦,山河的破碎。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人们不仅要问,既然诗人回到了他梦牵魂绕的祖国,为什么又不相信这就是“我的中华”,而且还那样痛苦地反复诉说“不对,不对!”呢?原来,诗人听到祖国的召唤,就鞭时光,驾罡风,擎火把,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地赶回来,他看到的祖国竟是满目疮痍,是一场“空喜”。现实就象“噩梦”而且是挂在“悬崖”上的“噩梦”一样黑暗、恐怖,令人心惊和绝望,到头来竟是““一场空喜”,这是怎样的失望和悲哀啊!
我们知道,早在“五四”时期,闻一多就是一个正直、善良、富有民族 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者。留学美国时期,他又因饱受种族歧视和凌辱,愤然于一九二五年夏天提前回国。然而,作为祖国忠诚儿子,当他怀抱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报效祖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雄心回来之时,他表现出来的不是欣喜若狂、信心百倍,而是一种撕肝裂肺、呼天抢地的深切悲哀。 臧克家 先生分析得好:“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诗人,在海外受的侮辱越重,对祖国的怀念和希望也就越深切。……但到希望变成事实的时候,他却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深渊。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持自己的一根伟大支柱,倾折了!他所看到的和他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他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一片黑暗,残破的凄凉。他痛苦,他悲伤,他忿慨,他高歌当哭……”。其实,在美国的时候,他何尝不知道自己亲爱伟大的祖国被军阀们弄得破碎不堪?他对于天灾人祸交加的祖国情况又何尝不清楚?然而彼时彼地的心情使得我们赤诚的诗人把他所热爱的祖国美化了、神圣化了。当现实打破了美梦,失望悲痛就“迸”发成了《发现》。
(2)在失望中升腾起的对祖国执著与忠贞的爱。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中”
如果说诗人的“发现”就是指祖国的沉沦,山河的破碎,那么,这首诗的构思也就谈不上什么新颖独特了,主题也就谈不上什么深刻感人了。因为国破家亡的感受为不少爱国志士所抒写,其中也不乏精妙之作。这首诗最精彩绝妙之处应是诗的最后四句:“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失望和愤懑中升腾起一种对祖国的执着和忠贞的爱,这才是真正的“发现”,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爱之深切、永恒。
第2教时
要点:自读其他几首诗,自由组合讨论,最后班级交流
过程:
一、自读讨论(自我设计问题,自由组合讨论)
二、班级交流。
三、作业:做有关练习,看读本,预习新课。
《离骚》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0)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号角,为你长鸣·殉道者之歌”板块,学习的意义和上面的文言文一样,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爱国的精神境界。教学时,应当在这两个目标上定位。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本文在学习上有点难度,宜鼓励学生先多读几遍,再看书下注解, 能在 老师教课前会背诵最好。
目标与要求:
1、了解屈原和楚辞的有关文学常识。
2、弄懂词句的意思,并能体悟诗句中的情感和思想;了解作者的心志。
3、积累文言字词及文言句的基础知识。
4、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能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
5、继续培养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教时设置: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了解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常识,朗读,理解部分诗句的含义。
过程:
一、导入(可以从“骚”这个字说起,引入屈原和《离骚》)
二、了解屈原和楚辞
1、简介屈原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楚王的后代。他学识渊博,才能杰出,在内能安邦定国,在外凭杰出的辞令能周旋于诸侯。他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先期曾辅助怀王图议国事,处理内政应对诸侯,甚得信任。任左徒时,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但是,楚怀王到了后期逐渐进入昏庸,分不清奸贤,重用小人,而远离贤臣,屈原为同僚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并被流放。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之忌,再被流放。最后,他目睹国事日益混乱,为秦国侵凌,楚郢都被攻破后,便悲愤绝望,自投汨罗江而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