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正文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642
概要: (渑池之会)结束之后,就回到本国,(赵王)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当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凭着言词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比我高。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的屈辱!”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见这话,不肯和廉颇见面。相如每到上朝时,常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过了些日子,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于是他的门下客人都对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就是因为爱慕您的崇高品德啊。现在您和廉颇将军职位一样高,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您却害怕而躲避他,恐惧得那么厉害。连一个平常人也觉得羞愧,何况您还身为将相呢!我们实在不中用,请让我们告辞回家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回答说:“自然不如(秦王)。”相如说:“象秦王那样威风,而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叱责过他,羞辱他的群臣。我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渑池之会)结束之后,就回到本国,(赵王)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当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凭着言词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比我高。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的屈辱!”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见这话,不肯和廉颇见面。相如每到上朝时,常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过了些日子,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于是他的门下客人都对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就是因为爱慕您的崇高品德啊。现在您和廉颇将军职位一样高,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您却害怕而躲避他,恐惧得那么厉害。连一个平常人也觉得羞愧,何况您还身为将相呢!我们实在不中用,请让我们告辞回家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回答说:“自然不如(秦王)。”相如说:“象秦王那样威风,而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叱责过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无能,难道单怕一个廉将军吗?但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现在两虎相斗,势必有一个要伤亡。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顾国家的安危,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啊。”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鄙贱的人,不晓得将军宽厚到这个地步啊!”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三、新授内容思考讨论(下一节课班级交流)

1、渑池会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勇气,他的勇气表现在什么地方?

2、文中“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这段话对后面的故事有怎样的作用?

3、在“卒相与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怎样的胸襟?

第3教时

要点:讨论、小结、作业

过程:

一、班级交流上一节课的问题

1、渑池会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勇气,他的勇气表现在什么地方?

(一是不怕秦王,表现出大国使臣的风度,二是维护赵王的面子,敢于独自 应对秦 君臣的挑战,三是接受挑衅,随机应变,变本加厉地回击对方。)

2、文中“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这段话对后面的故事有怎样的作用?

(一是交代渑池会的背景,秦强赵弱,在军事较量中,秦得势,赵失势;二是暗示秦赵之会必有秦的盛气凌人;三是对未来蔺相如处弱势中的杰出表现做衬托。)

3、在“卒相与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怎样的胸襟?

(一是忍辱负重,表现出士大夫少有的气度和人格;二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可贵精神。)

二、全文小结,思考讨论

1、蔺相如的材料一定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用了这三个事迹?这在写人物上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一是这三个事迹很典型,代表着蔺相如的不同侧面:完璧归赵主要表现他的智慧,渑池会主要表现他的勇气,卒相与欢主要表现他为人处世的胸襟。二是这三个事迹生动形象。)(给我们的启发是:写人物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要选取生动形象的材料,同类的材料不要单向重复。)

2、本文中廉颇是怎样的形象?他的可贵之处有怎样的表现?

(忠诚国家、善于谋划、老陈持重、光明磊落的一位武将的形象。一是送赵王过境时的诀别之言,表现的是一颗对国家的忠诚之心;二是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的磊落光明的大丈夫气度。)

3、本文虽是史料的记述,却具有了小说的因素和技巧,试做分析。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

五、自我小结,作业。

《鸿门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0)

教学设想:

本文编排在苏教版“寻觅文言津梁·仔细理会”板块的第二篇,编者的意图,一是学习本文积累文言知识,二是从“仔细理会”里反映出对研究性阅读赏析的要求。教学中,本文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样,通过学习,一是继续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我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研究人物形象,三是进一步了解《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语言特色。因为本文和上一篇一样,比较浅易,教学时还是让学生多读,使用工具书,再多读增进理解,形成积累。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历史知识。

2、积累文言知识。

3、研究人物形象,继续研究《史记》的人物描写及艺术特色。

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要点:了解有关历史知识,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积累文言知识一

过程:

一、导入(以“鸿门宴”一词的来由引入。今天“鸿门宴”的含义是含有某种杀机的会晤。)

二、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秦始皇创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秦朝,由于对农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在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战旗一举,应者云集,反秦怒涛遍及中原。在农民起义的高潮中,刘邦和项羽,也于同年九月起兵江东,卷入农民起义的洪流。当时刘邦48岁,项羽24岁。不久,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世代楚将”的项梁,为了招纳人马和形成旗号,采纳了范增“复立楚之后”的建议,趁机拥立老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公元前208年九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人定关中者王之”。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统率南路军先于项羽人关破咸阳,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毋内诸侯”。十一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屯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语文辅导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