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正文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642
概要: 3、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用文中的话说是“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心弦的每一个旋律,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文中正是以肖邦故园来暗示肖邦音乐的民族风格,连接他热切的爱国怀乡的激情。4、如何理解“在他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这句话?肖邦出生于此,这里朴素淡雅的景物在他的童年和青春时代甚至一生中都打下深深的烙印,这儿的一切对他的音乐创作有着不同一般的渊源关系,他在流亡生活中抒发对祖国对故乡怀念之情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寄托于这故园之上的。因此说,这小小的庄子对肖邦而言就是整个祖国的象征。六、自由朗读课文,做部分练习。第2教时要点:朗读精彩段落,品味散文的语言美,练习作业过程:一、朗读第6、7段,再思考回答问题1、朗读: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3、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用文中的话说是“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心弦的每一个旋律,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文中正是以肖邦故园来暗示肖邦音乐的民族风格,连接他热切的爱国怀乡的激情。

4、如何理解“在他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乡村的象征”这句话?

肖邦出生于此,这里朴素淡雅的景物在他的童年和青春时代甚至一生中都打下深深的烙印,这儿的一切对他的音乐创作有着不同一般的渊源关系,他在流亡生活中抒发对祖国对故乡怀念之情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寄托于这故园之上的。因此说,这小小的庄子对肖邦而言就是整个祖国的象征。

六、自由朗读课文,做部分练习。

第2教时

要点:朗读精彩段落,品味散文的语言美,练习作业

过程:

一、朗读第6、7段,再思考回答问题

1、朗读:

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2、思考回答问题,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发言。

(1)四季的景物描写突出的点是什么?这些描写给人在审美上有怎样的感受?

突出的点是“色彩”,给人在审美上的感受是“朴素”“淡雅”。

(2)作者描写这些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何等的持久、深沉”?

为了说明肖邦的音乐和肖邦故园风光的联系。家乡的风光给肖邦的创作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朗读19-24段,再思考回答问题

1、朗读: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结尾中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2、思考回答问题,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发言。

(1)这里也是四季的风光描写,与上文有什么不同?这里的风景描写有什么特别之处?

上文是略写,这里是详写;上文是虚写,这里是实写。风景描写始终和肖邦的音乐联系在一起。

(2)上文的描写和这里的描写各是为了表现什么中心?

上文是突出色彩,突出家乡风光对肖邦创作的影响,这里是从审美上对肖邦音乐的联想和想像。

(3)由本文的组织材料看,谈谈你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理解。

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肖邦的故园和肖邦音乐的关系,所以写故园总是不离开音乐。材料可以是多方面的,但必须围绕线索,不能游离中心。

三、练习作业:1、继续朗读,2、做有关练习,3、选取读本有关课文阅读。

指导阅读《发现》《北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

教学设想:

这几篇诗歌编排在苏教版“祖国土”“颂歌的变奏”的板块,该板块是选教或自读篇目。编者的意图是,借这一类“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情感来进一步理解另类的爱国深情,因为是现代诗,好理解,所以选教或自读。

阅读没有什么难度,教学时教师适当补充点有关背景资料,重在通过朗读体悟,并通过思考讨论,深入把握。

语文教学忌讳穿靴戴帽,不必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必把自读的课文当着教读的课文处理,多花时间,多花精力,而效益微弱;本案把这几篇课文合并处理,又以自学为主,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另外,这个板块的诗歌选材,个人感觉总体来说不精,可能编者注重于思想内容和不同的形式。

本案侧重于对《发现》的指导,其他丢给学生自学。

目标要求:

1、进一步了解现代诗,读懂现代诗。

2、了解有关作者。

3、感受诗人激愤的爱国之情,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语文辅导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