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正文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642
概要: 第二部分(第4—7段),论述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第三部分(第8—13段),论述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第一层(8—9段)是对于概念的界定。第二层(10段)分析文化传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第三层(11段)说明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第四层(12—13段)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第四部分(第18—23段),总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2、从提纲看,本文在总体上采用了哪种论证结构?(总——分——总)四、阅读第一部分,加深理解。1、朗读第一部分2、弄清一些词句的含义(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1)“一个多世纪”从何时开始?(鸦片战争以来。)(2)“社会实验”指什么?(指救国图存运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至社会主义革命。)(3)“彻底决裂”“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第二部分(第4—7段),论述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第三部分(第8—13段),论述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第一层(8—9段)是对于概念的界定。

第二层(10段)分析文化传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层(11段)说明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第四层(12—13段)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18—23段),总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

2、从提纲看,本文在总体上采用了哪种论证结构?(总——分——总)

四、阅读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1、朗读第一部分

2、弄清一些词句的含义(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1)“一个多世纪”从何时开始?(鸦片战争以来。)

(2)“社会实验”指什么?

(指救国图存运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至社会主义革命。)

(3)“彻底决裂”“彻底砸烂”“在白纸上描绘未来”

(五四时期对于传统否定过多,一直延续到60-70年代,强调不可利用“过去”(“传统”);构筑“未来”。)

(4)“传统”与“文化”是什么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5)文章如何提出问题的?(引出问题: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俚俗进入学术层面。)

第2教时

要点:阅读其余部分,加深理解。

过程:

一、阅读第二部分,加深理解。

1、朗读第二部分

2、弄清一些词句的含义(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1)文章如何解释“传统文化”这一概念的?(全称、落脚、对应、内容、成分、举例。)

(2)“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时代性、民族性。)

(3)“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情况?

(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之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4)作为后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二、阅读第三部分,加深理解。

1、弄清一些词句的含义(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1)“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2)“文化传统”有怎样的变化特点?(缓慢的、渐进的、非一蹴而就的)

(3)“文化传统”受外界文化的影响是怎样进行的?(接触--交流--变化。)

(4)如何看待文化传统的“惰性力量”?

(一方面,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它是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民族的特征;另一方面,这种惰性也对交流与改变,进步与创新形成阻力。)

三、阅读第四部分,加深理解。

弄清词句含义(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1)说说“财富”、“包袱”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祖宗留给的丰富遗产所以说是财富;因为传统的惰性、保守等因素,束缚前进的步伐,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所以它又是包袱。)

(2)如何辨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

(继承优良传统文化,吸收先进外来文化,发展、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四、练习(选自课后)

请从下列图片中选择一两组,参看图片说明,运用本文的有关论述,将每组图片综合起来思考,谈谈你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关系的理解。本题来自课后练习。 (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第一组:四合院与现代化的住宅小区,虽然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但也有相同的地方,如封闭观念——用墙隔开,色调的使用——灰淡的冷色调,朝向——坐南朝北,建筑形式——屋脊、抢水、漏窗的运用,所有这些都可以从中看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第二组:两幅图放在一起,反差相当大,一动一静,一在自家的庭院里,一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之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可变性,静淑的少女也变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运动员了。

第三组: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娱乐和学习方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赞颂了亲情、集团意识,提倡保护自己,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体育运动,不过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作用不大。电脑世界为孩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电脑的普及,体现了现代的外来文明的冲击力。)

五、作业。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0)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文明的对话·认识与沟通”板块,学习的意义在于,一是进一步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提高自己对中西文化认识的见识;二是人文教育上,了解并亲近祖国文化,辨别并善待外来文化;三提高思考和辨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体会议论文的结构和写法。教学仍然以多读,把握信息,思考归纳为主;进一步学会探讨问题。

目标要求:

1、弄清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的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

2、学会把握信息,探讨问题,提高思考和归纳的能力。

3、了解并亲近祖国文化,正确认识外来文化。

4、体会议论文的结构和写法。

课时设置:1教时

教时教案:

一、了解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新人文主义的先驱,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著有《科学史导论》。他的一生为消除地域和民族偏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对于世界各个民族对文明的创造所作出的贡献,做出过公正的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

二、整体把握,概括文章基本观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语文辅导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