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正文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642
概要: 11、如何理解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形而下”的层面指有形的可见方面,“形而上”的层面指无形的理念方面。)《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1、文章基本提纲(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2、请概括说明:麦当劳在美国具有什么特点?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再具体说说麦当劳在中国出现了哪些本土化的变化?(在美国,麦当劳有三个特点:快捷、价廉、大众食品。到中国后,商品质量没有变化,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把麦当劳塑造成地方企业形象:员工多是本地的,原料也多是本地的;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以及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在交通高峰时,派员工帮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举行升中国国旗仪式。2、融进中国的文化,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设“情人角”;设“儿童乐园”,店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11、如何理解形而下与形而上两个层面?

(“形而下”的层面指有形的可见方面,“形而上”的层面指无形的理念方面。)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1、文章基本提纲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

2、请概括说明:麦当劳在美国具有什么特点?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再具体说说麦当劳在中国出现了哪些本土化的变化?

(在美国,麦当劳有三个特点:快捷、价廉、大众食品。到中国后,商品质量没有变化,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把麦当劳塑造成地方企业形象:员工多是本地的,原料也多是本地的;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以及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在交通高峰时,派员工帮助警察维持交通秩序;举行升中国国旗仪式。2、融进中国的文化,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设“情人角”;设“儿童乐园”,店员充当“麦当劳阿姨”“麦当劳叔叔”专门接待儿童并建立密切关系;“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广告宣传。)

3、麦当劳在美国属于廉价快餐,九十年代在中国却属于奢侈消费,为什么中国消费者能够接受它?

(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花不多的钱,可以感受外域饮食和文化;对麦当劳的社会形象和迎合顾客心理的做法有好感。)

4、试举例说明文化碰撞中的麦当劳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影响。

(麦当劳适应了中国消费者悠闲的慢节奏,适应了中国儿皇帝的爱心,适应了中国的家庭伦理观;中国消费者也适应了它就餐不高声说话的文雅和自律。)

5、作者用麦当劳在中国的文化表达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不同域的文化冲撞和文化融合;“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6、如果你将来在外国建立跨国公司,或者你想将中国的产品打入外国市场,你从麦当劳在中国的成功登陆中接受怎样的经验?

(了解所在国的文化观念,融入并形成地方特色;迎合外国人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让中国文化在外国获取市场。)

六、作业

《拿来主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0)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文明的对话·拿来与接纳”板块,学习的意义在于,一是在“问题探讨”中弄清“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二是了解杂文风格,理解本文嘲讽的运用;三是进一步提高思考和辨证认识的能力。教学中,以多读,把握信息;思考辨析为主;继续学习探讨问题。

目标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含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

2、学习运用比喻、类比说理的方法。

3、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了解鲁迅杂文的基本风格。

课时设置: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了解背景,总体把握;品味语言,咀嚼含义。

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引出,并指导学习方法)

二、了解预习情况,听写几个词语,注意读音和写法:

礼尚往来 自诩 磕头 冠冕堂皇 残羹冷炙 脑髓 鱼翅 国粹 栩栩如生

xǔ kē cán gēng lěng zhì suǐ chì cuì xǔ

三、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由初中读过的杂文,学生谈谈这一文体的感性认识,最后教师小结。)

小结:篇目短小,写法灵活,语言活泼,幽默嘲讽,讲究构思,注重文采,针砭时弊,鞭挞丑恶。

四、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中国封建王朝以来,从来就不能正视外来文化,或者闭关自守,盲目排洋;到了鸦片战争后,则又转为另一个极端——盲目崇洋,全盘接纳。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曾经刮起过一阵封建复古之风,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接下来又是极端,全盘接受,崇洋媚外。鲁迅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天看来,这种对待外来文化的做法,仍然适合我们现代中国。这种做法也适合对待古代文化遗产。

五、朗读课文

六、品味语言,咀嚼含义

1、朗读第1段,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懂的,先查工具书,再同学之间讨论,最后班级交流)

主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不知后事如何”——“大师”、捧、挂“发扬国光”——以催进“象征主义”——

(主义——本来指一种重大原则或主张,在本文中随便套用,实际上是运用了“降用”的修辞格,产生幽默的效果。

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不与洋人接触,盲目排外,关门自大的对外政策。

送去主义——指失败后的割地赔款,又指媚外讨好的举动。

“不知后事如何”——引用说书套语“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里指古董不知去向。

“大师”、捧、挂“发扬国光”——全句充满嘲讽味。捧,有郑重、献媚的色彩;挂,有张扬、炫耀的色彩。

以催进“象征主义”——暗引报纸的报道语言,予以嘲讽。“象征主义”,绘画的一种流派,画面光怪陆离,一般人无法理解。鲁迅对这种流派持否定态度。 )

2、朗读2、3、4、5、6段,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懂的,先查工具书,再同学之间讨论,最后班级交流)

丰富、大度——残羹冷炙——抛来——抛给——送来——拿来——拿来主义——“完全国货”

(丰富、大度——反语,嘲讽。

残羹冷炙——本意指吃剩的饭菜,文中指外国的施舍。

抛来、抛给、送来、拿来——“抛来”,接受者的角度看问题;“抛给”,两个角度都可以理解;两个词都有“抛”,含有不平等、不尊重色彩,但“给”的自我感觉好像好些。从下文看,“送来”的东西也是利害兼有,而“拿来”的是自我主动的有利选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语文辅导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