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沙士比亚、意大利单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屈原投江的纪念日。
2、楚辞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战国中期,在屈原等人的参与下楚辞才形成个人创作的一种文学样式。楚辞的特征:字数超过诗经的四言,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3、小结:
我国诗歌传统——(1)《诗经》代表着现实主义;(2)《楚辞》代表着浪漫主义;合称“诗骚”,或者“风骚”。
三、解题
1、简介写作背景
《离骚》作于公元前305年左右,即屈原被楚怀王流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怀王16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失左徒之职,又因多次上疏,终被流放。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由于其中铺漫曲折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传诗。
2、解释“离骚”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遭遇忧愁,抒发心中感慨。
3、课文简介
原文很长,有2845个字,课文是节选的第一部分,本文前4句(上下一对句为一句)自述自己的出身、生辰、名和字。接着的3句自叙自己具有内在美质和好的才能,但又担心岁月流逝,时不待我。最后5句寄意 国 君,期盼美政。
四、朗读
1、注意难读字,看书下注音,没有注音的查工具书:
苗裔(yì) 兮(xī) 朕(zhèn) 孟陬(zōu) 揆(kuí) 肇(zhào)锡(cì) 扈(hù) 芷(zhǐ) 纫(rèn) 汩(yù) 搴(qiān) 阰(pí) 秽(huì) 骐骥(qíjì) 驰骋()
2、指导朗读
朗读要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压韵的字要重读。
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3、听读
4、学生自由诵读。
五、理解前4句
1、难点理解:
苗裔——兮——朕——皇考——摄提——贞——孟陬——惟——庚寅——皇——览——揆——初度——肇——锡——正则——字——灵均。
(后代。语气词,啊。第一人称,后来由于秦始皇规定专用后,就成了皇帝专用了。已故父亲。古代纪年的术语,相当于寅年。正当。夏历正月,即寅月。只。纪日的干支。还指已故父亲。看,观察。思量。初生时节。始。同“赐”。公正而有法则,意即为“平”。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字。美好平整的土地,意即“原”)
2、翻译:
高阳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
伯庸啊,我先祖的光辉大名。
夏历寅年寅月寅日,
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先祖啊,观察我不凡的器度 ,
他一开始就将美名赐予我身。
我的大名叫正则啊,
我的别号叫作灵均。
3、点评:
(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 后存 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4、背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第2教时
要点:赏析后两段,总结。
过程:
一、检查背诵第1段
二、朗读、理解第2段
1、朗读
2、难点理解:
纷——重——修能——扈——江离——辟芷——纫——秋兰——佩——汩——不及——不吾与。
(纷繁,很多。再加上。美好的才能。披。香草名称。芷,也是香草名称;辟同“僻”,生长在幽僻的地方。连缀。香草名称。佩饰。水急流状,比喻时间过得快。赶不上。“吾”宾语前置。)
3、学生模仿第1段互相翻译,再指名朗诵自己的翻译。
(上天赋予我内在的美质啊,
我又注意修养美好的自身。
披着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
挂着秋兰作为自己的佩巾。
我匆忙地就像是在赶路一般,
怕的是如箭的光阴弃我飞掉。)
4、点评
(表明自己有美好的德能,又洁身自好博采众善,又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年岁将尽的愁绪。这是一种积极进取、忠君忧国心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