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正文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642
概要: 四、疏通1、2段字词并翻译1、疏通1、2段字词(1)学生提问 (2)互相解答 (3)教师提问教师提问:贰于楚——军——无能为也已答案:结交楚,对晋怀有二心。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没有能力做这件事了,“也已”,虚词连用,强调语气,翻译成“了”。2、学生相互翻译译文: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四、疏通第3段字词并翻译1、疏通第3段字词(1)学生提问 (2)互相解答 (3)教师提问教师提问:缒——既&m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四、疏通1、2段字词并翻译

1、疏通1、2段字词

(1)学生提问 (2)互相解答 (3)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贰于楚——军——无能为也已

答案:结交楚,对晋怀有二心。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没有能力做这件事了,“也已”,虚词连用,强调语气,翻译成“了”。

2、学生相互翻译

译文: 九月十三日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 秦 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四、疏通第3段字词并翻译

1、疏通第3段字词

(1)学生提问 (2)互相解答 (3)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

缒——既——执事——鄙远——设版——东封郑——肆其西封——阙秦

答案:状语,用绳子把人从城墙上坠下。已经。第二人称敬称。鄙,意动,“以……为边邑”。设定边防。封,意动,“以……为边疆”。封,名词作动词,扩大边疆。阙秦,使……缺。

2、学生相互翻译

译文:当夜,烛之武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我今天也不会冒昧地以灭郑的事烦劳您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吧。”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五、朗读背诵。

第2教时

要点:完成疏通翻译,赏析说话艺术,作业

过程:

一、朗读

二、疏通第4段字词并翻译

1、疏通第4段字词

(1)学生提问 (2)互相解答 (3)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

微——夫人——因人——敝之——所与——知——乱——整——武——其

答案:假如。那个人。因,依靠(解释背景资料:秦穆公曾经帮助晋文公夺得政权)。敝,损害。与,交好。同“智”。乱战。整,统一。动词,算作勇武。语气副词,还是。

2、学生相互翻译

译文: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果不是 秦国国 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三、赏析说话艺术

1、烛之武的“辞”是谦虚吗?为什么先辞而后许?

(不完全是谦虚,话里有刺,含有怨言。“许”一是对方已经认错,二是国家已经危急。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物的爱国之心和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高贵精神。)

2、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的话分几个层次?在每个层次里他想达到什么目的?

(一是承认现实,郑已经知道要灭亡,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二是告诉对方亡郑无利于秦,不仅无利,而且相对来说,有害于秦,让对方能够接受你的谈话。三是舍弃亡郑对秦的利益分析,有利无害,正反对比,让对方选择。四是揭示晋的野心以及晋和秦已经存在的冲突和未来的冲突,离间并瓦解对方的联盟。)

3、子犯和晋文公之间的对话,反映了春秋时期怎样的状况?

(一是国家争霸,扩充领土;二是发动战争需要寻找理由;尽管战争,还没有失去仁义的外衣。)

四、背诵课文

五、课堂练习: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晋)国家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4.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文: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自动撤离的故事。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烛之武退秦师》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讲读课文。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语文辅导 - 高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祖国山川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