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将”,将要。“以”介词,凭。“以”后省略了表示“隐忍以行”意思的宾语。“为”,读wéi,作为。,全句的意思是:(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④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很不幸,吕师孟坏事做在前面,贾余庆向元军献媚请降,我被扣留不能回国,国家的情况坏得难以收拾。)
⑤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与生,如同有昼有夜一样是极平常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
9、课堂小练习:翻译下面的句子:
(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
(2)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
(4)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5)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6)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
三、理解、思考
1、划出文章叙、议和说明的段落
(叙:1、2、3、4;议:5、7;说明:6、8 )
2、文中第5段有22个“死”,这一段的内容和后文“幸生也何为”有怎样的联系?
(前文22个“死”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幸”,九死一生的生命要完成它的价值。)
3、作者在文中说“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死生,昼夜事也”“主辱,臣死有余僇”“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以及把文集命名为《指南录》,我们当如何理解他的“志”?又如何理解生命的价值?
(忠贞的爱国之志;身陷危境,九死一生,投奔祖国的可贵精神;生死度外,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救国行为;演绎出的让人感慨的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民族魂。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的“指南”,他的心志更直接的还是为了明朝朝廷,他的忠心也是直接指向朝廷的皇帝。)
4、文章既然为序言,本文的内容和“序言”是如何联系的?
(文中除了直接说明诗歌的编辑情况外,其余可以说都间接和诗集有关,即说明诗歌的产生背景,诗歌的主题,写诗的目的。)
四、朗读课文,完成作业,看读本,预习新课。
《五人墓碑记》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0)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号角,为你长鸣·烈士的抉择”板块,学习的意义和上一篇《指南录后序》一样,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和情操。教学时,应当在这两个目标上定位。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宜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以及和同学探讨解决问题。
目标与要求:
1、积累字词句知识
2、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分析并学习本文对比论述的手法
教时设置:3教时
第一教时
要点:简介作者和背景,朗读,积累字词
过程:
一、简介作者和背景
1、简介作者,除课外注解补充:自幼苦学,所读书必手抄7遍,并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为人崇尚节义,富于正义感,在本文中就能看出;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其文内容充实,风格质朴;是明末重要文学家之一。
2、简介文中涉及的人物“周公”:苏州吴县人。进士,为官清廉。曾任吏部官职,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虽有人事大权,仍一身清廉,两袖清风。被罢官离京时,只有“行李一肩”,官民叹为稀有。为人正直,忌恶如仇,敢于和阉党作斗争。天启5年,东林党人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在家的他激于大义,竟以款待,还将女儿许配给魏的孙子,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此事被缇骑汇报给魏忠贤,导致后来被罢官。周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新任江苏巡抚毛一鹭等人又以周参与贪污为由,借皇帝诏书,又逮捕周顺昌。周在苏州家居时,对地方民众之事极其关心,并力陈地方官,对穷苦书生大力扶助,所以深受苏州人民的爱戴。后死于京城监狱,崇祯元年昭雪,谥号“忠介”。
3、五烈士事迹简介:周顺昌被捕时,一向好打抱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香火,沿途高喊群众,市民马杰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市民万余人尾随。缇骑拔剑威胁群众,马杰大骂魏忠贤,其他人也上前仗义陈词,缇骑上前刺人,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怒不可遏,争夺武器,受伤,围观民众鼓噪追打,两缇骑当场被打死,毛一鹭逾墙避厕所而逃。几天后阉党准备大规模屠杀苏州市民,五人主动投案。此后,苏州市民为表抗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此后魏忠贤为免大的事态,嚣张气焰也有所收敛。
二、朗读课文
注意读音:蓼(liǎo)、魏阉(yān)、曒(jiǎo)、缇骑(tíjì)、匿(nì)、詈(lì)、缙绅(jìn)、逡巡(qūn)、缳(húan)、谥号(shì)、冏(jiǒng)、嗟夫(fú)、矫诏(jiǎozhào)、扼腕(wàn)、逮捕(dài)不少变(shāo)
三、疏通第1段,积累字词
1、疏通
焉——激于义——除——旌——亦盛矣哉——
(兼词,于之。被。整理。表扬。省略主语“场面”。)
2、翻译
(这五个人,是在周公蓼洲被逮捕时,激于大义而死的。到如今,吴郡的贤明士大夫向当局申请,就把魏忠贤废祠的地基加以清理,用来埋葬他们。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
四、疏通第2段,积累字词
1、疏通
墓而葬焉—— 止十有一月——凡——疾病——不足道——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 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祖国山川颂教案